毕节文明网 > 文明城市

黔西县永平村“三个转变”助力乡村振兴

发布时间:2018-07-13   来源:黔西县文明办   
选择文字大小  
  

 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上,黔西县洪水镇永平村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,以“争”“抢”“拼”“赶”的昂首姿态,聚力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等各个领域,朝着“农业更强、农村更美、农民更富”的目标阔步前行。目前,该村的“三个转变”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同时也激发了广大群众实施乡村振兴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 

  思想认识的转变。过去,该村部分群众在思想上的认识比较单一、生硬,总是绕不过“弯”来,所以在产业发展上走的是“老套路”。近年来,该村以“党员+”的模式成立讲习专班(即每位党员至少联系10户以上群众负责思想开导和宣传工作),以“新时代农民讲习所”为载体,积极采取不定期深入各组寨田间地头,向群众广泛讲习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,讲习党的富民政策和扶贫政策、法律法规、公德美德和艰苦创业精神等。目前,该村讲习48场次,受益群众达16人次,现场协调矛盾纠纷80场次,梳理发展意见建议14条,切实为该村群众补足思想之“钙”。 

  在今年的低保评审中,该村群众何香谷按照政策被评上了,但他主动放弃,他说:“我很感谢党委、政府的关心和关爱,我现在还能自食其力,还能自力更生,我决不能要这个低保,请把它评给比我还需要的人”,这是古稀老汉彰显的硬气,同时为脱贫攻坚大决战树立了一面正能量的旗帜。 

  环境卫生的转变。过去,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“脏、乱、差”等现象,群众们习惯把柴草煤、垃圾及各种农具堆在房前屋后,导致环境脏乱差。通过大力整治后,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落道路通向各家各户的农家小院,水清天蓝地绿、环境美百姓富,如今的小小村落迎来了大转变。 

  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,带来的不仅仅是村庄环境的变化和村民心情的舒畅,还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步形成保护村庄,保护生态,爱护环境的良好风尚。 

  据悉,为了巩固和保持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,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该村各组寨配备了相应的护寨保洁员,负责清扫本辖区各巷道的卫生,切实巩固了环境卫生成果。 

  “以前,这寨子里面,各条巷道都是牛粪,污水横流,走过路过的人闻到都想吐。如今不一样了,每天护寨保洁员都扫得干干净净的,走在路上心情舒畅多咯”该村新河组村民唐忠祥高兴地说。 

  致富路子的转变。过去,该村在生产发展模式上较单一,群众们常年就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耕种传统的玉米、稻谷,一年下来收成不是太可观,另外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落后,交通条件也不好,种点庄稼出来只能靠人背马驼到县城去卖。近年来,该村借助国家振兴西部地区机遇,同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,对该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的力度,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,积极探索多措并举的致富路子让群众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和兜里有票子。 

  近年来,该村以党支部为引领,以流转土地方式大力实施种养业,切实有效地改变了该村过去的生产发展方式。目前,已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等模式,大力培育天然优质大米,成功打造400亩“精品水果”示范基地和“中华蜜蜂”养殖基地。该村生产模式的改变,有效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并且足不出村就能在家实现创业就业。“以前种植稻谷只能够全家人吃饱,谈不上卖,可现在好咯,自从改种优质大米后,不仅吃不完,而且还可以拖到市场去卖个好价钱,现在已有人向我下订单咯啊”,该村稻谷种植大户何元祥高兴的说。 

  据悉,该村下步将以合作社的方式,流转土地发展魔芋、西瓜等种植产业,不断提升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发展水平,同时坚持培优产业主体,提升产业层次,实施产业带动,推动产业扶贫,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。 

  如今的永平,在物质层面上群众“住上了好房子、过上了好日子”;在精神层面上“养成了好习惯、形成了好风气”,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更加强烈。(刘太阳  陈坤) 


责任编辑:蒋敦萍
打印】【关闭】【收藏此文章

联系地址: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:0857-8630030 咨询QQ:1509077332 邮编:551700
Copyright 毕节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