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文明网 > 文明城市

百里杜鹃永兴村乡村旅游繁花似锦 旅游扶贫硕果满园

发布时间:2018-10-17   来源:毕节文明网   
选择文字大小  
  
 
 
靓丽的永兴村 (毕节日报 孟性荣 摄
  

  近年来,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永兴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杜鹃花海、古朴的民族风情、浓郁的民族文化,把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、生态保护、特色村寨建设相融合,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之路。

  产业转型 农民增收 

  当地紧紧围绕“旅游+农业”做文章,以“乡村振兴”战略为抓手,树立了“旅游永兴、法治永兴”的发展目标,规划打造“洛博留客、草原留情”的乡村旅游品牌。全面改变传统农耕生产模式,培育农家乐13户、农家旅馆18家,打好“以游促农、以游兴农、以游强农”产业转型组合拳,推动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融合,有效突破了永兴村“地贫农弱,兴业无门”的发展瓶颈。

  乡村旅游让群众尝到了甜头,2008年,永兴村村民黄家玉开了百里杜鹃的第一家农家乐——“朵朵佳农家乐”。10年间,“朵朵佳农家乐”已经有了多家分店,“今年游客最多的一天,陆陆续续来了50多桌客人,十几个小工都忙不过来。”提及现在的收入,黄家玉毫不避讳,“一年100多万元的纯收入是有的!”

  随着永兴村知名度不断提升,游客不断增多,群众商品意识逐步提高,经营服务理念逐步转变,农家妇女学会了做生意,卖起了生态农特产品,很多家庭年收入超过3万元,农民真正当上了老板,收入节节增高。

  文化植入 美丽蝶变 

  永兴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,民族风情浓郁,文化积淀深厚,其清晰的民族文化烙印,浓厚的地域特色,使其成为一个开发潜力巨大的天然文化博物馆。

  近年来,永兴村不断依托当地核心元素,着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,精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,借助春节、元宵节、彝族火把节、国庆节等节日,精心谋划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,原生态歌唱大赛、民间技艺达人大赛、民间器乐演奏大赛、赛马节、乌蒙欢歌集体舞比赛、万人达体舞、篝火狂欢夜等活动轮翻上演,精彩纷呈;开发具有地方特色、绿色环保、色香味俱全的美食,打造享誉毕节乃至贵州的特色彝家“烤全羊”品牌。让游客全方位领略少数民族风情,多角度体验彝乡风韵,近距离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  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、民族文化的吸引,过去“深山无人识”的永兴村,变为了现在“一举成名众人知”的旅游热点村。2016年,还被作为贵州5个乡村旅游扶贫村推荐报送国家旅游局,成为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 。

  仅2017年,该村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,真正实现了从“贫困、落后、基础差”到“富裕、宜居、新农村”的美丽蝶变。

  优化模式 阔步前行 

  永兴村把旅游带动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,以旅游扶贫为抓手,通过扶持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、发展旅游服务业、有尊严地致富脱贫,走出了一条从“旅游扶贫”到“旅游富民”的新路子。

  永兴村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农户(贫困户)”发展模式,以村支“两委”牵头成立1个公司、3个合作社,实现全村贫困人口79户312人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。贫困户利用土地入股、餐饮经营、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来源。村支“两委”和致富能人主动对接川渝、重庆、贵阳方向旅游市场,利用百里杜鹃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,大力发展避暑旅游,与重庆、遵义、贵阳等地等知名旅行社签订游客定期输送协议,为永兴村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。

  在此推动下,永兴村游客不断增多,不但拉动了经济消费,蜂蜜、腊肉、辣椒等农特产品更是供需两旺。在村社一体模式之下,永兴村优势发展资源得到集中,通过能人带动产业发展,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。2017年,该村户均增收2.02万元以上,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以上,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“双赢”,309人稳定脱贫。

  党建引领 夯实基础 

  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块脱贫的主阵地,一个党员就是一面脱贫的旗帜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,永兴村把党组织放在脱贫攻坚的“前台”,扛起责任,担起担子,立足实际,突出党建引领、党员先锋带头作用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助推乡村振兴,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开启永兴村“党建+乡村旅游”新局面。

  永兴村广大党员积极建言献策,凝聚集体智慧,借助资源优势,明晰旅游发展思路,确立发展目标,找准发展路径,通过多种渠道,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。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,以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为契机,投资1300余万元,新建、改造86户107栋民居,修建大型停车场、体育公园,修缮路灯亮化家园,改建游客、群众活动阵地等。

  持续深入开展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活动,引导全村的党员志愿服务由松散化向项目化、品牌化发展。同时,充分运用QQ、微信等平台,创新工作方式,开通“党员回家热线”,畅通党员联络渠道;开设“党员互联交流群”,增设学习方式;开办“党员网络课堂”,丰富学习载体。党支部合理划分党小组,创新党员积分制度,将党员积分直接与评先选优挂钩,倒逼党员主动作为。通过实施党员联户制度,建立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关系。

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该村以党建兴产业促旅游带脱贫,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等工作有机结合,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,实现了乡村处处都是风景区的目标。(毕节日报 张晓佳)


责任编辑:蒋敦萍
打印】【关闭】【收藏此文章

联系地址: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:0857-8630030 咨询QQ:1509077332 邮编:551700
Copyright 毕节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