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节文明网 > 文明城市

七星关区:优化招商环境 积蓄发展新动能

发布时间:2021-01-13   来源:七星关区文明办   
选择文字大小  
  

  招商引资工作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,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。近年来,七星关经济开发区以建设“百亿级园区”为目标,创新招商引资方式,持续优化政务服务,聚焦招大引强选优,促进了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,园区建设实现新提升,项目落地呈现新局面,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。

  政策“撑腰” 厚植招商沃土

  小小刺梨果,致富黄金球。2019年10月,七星关区与广药集团(王老吉)牵手,签订刺梨战略合作协议,在刺梨生产、加工和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。

  2020年8月13日,广药王老吉刺柠吉科创基地、广药王老吉(毕节)产业有限公司在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。目前,一期工程建成试生产,以经营刺梨原汁提取和润喉糖生产为主,预计年产值20万箱,年产值1亿元。

  广药王老吉落户经开区,让默默无闻的刺梨实现品牌赋能,附加值提升,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促进全区经济提质增效。

  广药王老吉是经开区纵深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产物。近年来,经开区在招商引资、项目落地、园区建设、全面对接等方面重点发力,按照“五个一”工作路径(即一批项目谋划、一批项目洽谈、一批项目签约、一批项目建设、一批项目投产)科学谋划,加大补链、强链力度,厚植招商沃土,提升招商引资水平,吸引央企、优强民企到经开区投资兴业,全力助推七星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“作为七星关区工业经济集聚地,经开区始终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。”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和国介绍,在招大引强选优的基础上,经开区利用东西部协作、广州对口帮扶机遇,组织2个小分队深入深圳、浙江进行驻点招商,引进一批特色食品加工、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全区产业发展;强化布局,壮大特色优势产业,着力引进光电电子、密封包装、太阳能光合玻璃、卡妈农特产等一批技术含量高、产品质量优的项目,建立互补产业链,激发园区创业创新活力。

  好政策催生好环境,好环境激发新动能。今年,经开区共组织外出招商20余次,其中考察洽谈项目60余个,签约项目28个,建成项目18个,实现招商引资18亿元。

  数据“跑腿” 当好企业参谋和助手

  走进贵州陆海龙腾鞋业有限公司车间,一双双橡胶鞋经过裁料、贴胶、粘底等30多道工序,被装车运往东南亚等地。

  该公司是际华三五三七制鞋有限责任公司毕节鞋业生产基地,是七星关区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和军民融合战略实施项目企业。公司一、二、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,年产橡胶鞋可达2000万双,年产值3.6亿元,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。

  “公司能有现在的成绩,离不开经开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。”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苏丽娜介绍,2019年公司投资办厂,相关部门积极协调,帮助公司完成所有审批手续并开工建设,企业签约入驻后,特派员全程跟踪代办,解决了企业用水、用电及招工等难题。

  目前,公司生产厂房总面积2.5万平方米,每天生产橡胶鞋3万余双,年产值约1.5亿元,每年可新增利税500万元,发展势头强劲。

  企业的免申报、零跑腿,得益于经开区建立了企业网格化包保服务机制。为了让入驻企业能够迅速投产,经开区践行“亲商、重商、爱商、护商”理念,将辖区划分为7个网格,实行网格化包保政策,即部门包网格、干部包企业,形成横到底、纵到边的包保体系,便于企业向上反映问题、干部向下了解问题,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烦心事,能够安心发展。

  此外,为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,经开区坚持“三分招,七分服务”原则,和相关部门联合建立企业特派员“保姆式”服务制度,从项目的谋划、洽谈到建设、投产,实行全程代办服务,缩短项目落地时间,并将代办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经开区各个企业,使企业招得下、留得住、能壮大、能发展。

  “要想群众少跑腿,干部必须多用心,数据跑起来,群众才能静下来。”张和国介绍,从厂房租用到营业执照和环保安全手续办理等,特派员随叫随到,形成政商和谐关系,打通制约招商环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目前经开区入驻企业118家,劳动密集型企业占60%,企业自建和园区新建标准厂房10万余平方米,标准厂房使用率达到98%,预计2020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,为“十四五”期间建成百亿级园区打造了良好的基础。

  服务升级 做强企业实体经济

  去年年初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经开区多个企业面临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,复工复产势头不足。对此,经开区招商服务小组主动上门服务,了解企业面临的难点、痛点,帮助企业协调资金,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,畅通了产业链的微循环。

  目前,经开区帮助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、毕节明钧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银行协调贷款4000万余元,有效缓解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。

  产业链环环相扣,一个环节阻滞,就会导致上下游企业无法运转。针对园区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,经开区瞄准企业所需发力,在用好“贵园信贷通”平台的同时,通过每季度召开银、政、企座谈会,与人民银行及各大金融机构协调等方式,千方百计解决园区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。

  围绕园区招工难、留工难等问题,经开区不断完善水、路、电、讯等配套设施建设,并建立了招工和就业培训信息服务一站式服务中心,通过每10天在媒体发布园区动态招聘信息、组织小分队到乡镇招工、就业平台信息更新等方式,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组织到园区务工,为企业提供持续动力。目前,园区解决就业1.1万人,其中贫困人口约3000人。

  “原来,务工人员从城区到园区上班单程需要花费2元公交费,现在单程只需花费5角钱。”张和国说,为了让企业留得下,员工留得下,经开区和毕节公交公司协调,加密了沿线出车频率,科学设置园区站点,并通过园区补贴一部分、企业补贴一部分的方式,解决园区务工人员出行贵的问题。

  从招商引资到跟踪服务,从“星星点点”向“集群集聚”跨越发展,经开区不断优化政企良性互动,为招商引资活水“引流”“筑坝”。下一步,经开区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,加强服务管理,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发展,为建设和谐园区、打造百亿级经济开发区做好基础工作,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(李金苗)


责任编辑:蒋敦萍
打印】【关闭】【收藏此文章

联系地址:毕节市行政办公中心9楼西0922 咨询电话:0857-8630030 咨询QQ:1509077332 邮编:551700
Copyright 毕节文明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毕节试验区网 黔ICP备 05000423 号